B体育

【实录 |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阶段成果新闻发布会】之四
发布时间:2019-08-28 11:17:06   点击: 9571次  

封面新闻

问答 7

刘志雨

叶建春


image.png


封面新闻记者

今年入汛以来,水利部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新技术措施,在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


刘志雨


谢谢提问!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耳目、参谋和尖兵。今年以来,水利部非常重视洪水预测预报工作,采用了新技术手段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新模型和方法修编海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我国洪水预报工作的短板在北方河流的预测预报,南方地区河流一天预见期预报优良率可达90%以上,但北方地区仅有70%。今年水利部针对北方地区,特别是海河流域,研究应用一些新技术和方法着力提高预报精度。为什么将海河流域作为研究重点进行洪水方案修订?一是海河流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二是其洪水预报工作问题最多,难度最大。水利部将海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修订列为重点督办考核事项,水利部信息中心及时组织海委水文局及北京、河北、河南等省市水文部门总结流域近10年暴雨洪水规律,实地调研和踏勘查看下垫面情况,更新完成平原河道过流下渗能力分析成果,特别是利用了改进产汇流计算、考虑河道下渗等一些新方法,对子牙河、大清河、滦河等重点河流的10个预报断面洪水预报方案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洪水预报方案预报精度。

第二,充分利用气象水文预报耦合技术,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欧洲、日本等未来7~10天数值降雨预报成果,作为洪水预报系统的输入,滚动开展气象水文耦合预报,并利用多模型多方法、多模式多输入等新技术手段开展水文集合预报,目的是降低不确定性,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今年以来,水利部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了32次强降水过程的洪水预测预警工作,有力支撑区域性暴雨洪水早期预警,为部署洪水防御工作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第三,应用“以测补报”手段和实时洪水校正技术,着力提高北方流域洪水预报精度。针对海河、黄河、辽河等预测难度比较大、整体水平不高的北方地区,当我们预判可能发生强降雨时,通过“以测补报”,增设临时的监测断面进行应急监测,根据应急监测信息,尽可能预知洪水演进情况,提前部署应急监测队伍。同时,充分利用洪水监测信息,强化在线方案修订和实时校正,努力提高预报精度。

第四, 强化预测预报联合会商,提高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建立全国水利蓝信水情预报会商平台,利用异地连线视频会商,在关键期诸如长江中下游区域性洪水、珠江流域洪水、淮河沂沭河洪水以及黄河和东北地区洪水期间,积极组织降雨过程洪水预测、洪水滚动预报、预报调度联合会商,充分凝聚专家智慧和经验,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为及早安排部署洪水防御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第五,升级完善洪水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推进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提高洪水预报的效率。1998年大水时,收集信息需要两个小时,做预报大概两个小时。现在,通过“全国水情综合业务系统”“中国洪水预报系统”“长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等业务系统平台,全国站点信息收集仅需要10~15分钟,制作全国2300多个站点预报仅需要2小时。此外,数字流域、大数据分析,遥感技术等广泛应用,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实现了水情预测分析科学化,在防汛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在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成效明显。像7月中旬,在应对长江中下游区域性洪水的过程中,水利部信息中心提前3天预报江西九江及鄱阳湖湖口洪峰分别超警0.98米、0.79米,实际分别超警0.95米、0.79米,预报误差仅几厘米。提前1天预报洞庭湖湘江湘潭站洪峰超保2米,实际超保1.90米,预报误差仅10厘米。准确及时的预报信息为水旱灾害防御部门科学调度三峡、五强溪等骨干水库,及时组织巡堤查险,为加强堤防防守提供了有力支撑。像滚动预测黄河上游来水过程中,提前7天滚动预测为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及时开展龙羊峡、刘家峡等骨干水库联合防洪调度,确保黄河上游兰州段流量不超过3700立方米每秒(安全泄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再比如黑龙江、松花江超警洪水期间,提前8天预报黑龙江中游干流全线超警,为水旱灾害部门及早安排部署,及时组织巡堤查险,加强堤防防守,以及科学调度嫩江尼尔基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今年以来,水利部制作发布主要江河洪水预测预报信息近一万站次,组织发布洪水预警达1560次,这些数据说明,水利部开展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有力地支撑了防灾减灾等工作。下一步我们还会对秋汛进行预测预报,谢谢!


叶建春


各位记者朋友,关于这个问题我补充说几句,刚才刘志雨主任提及的延长预报期,提高精准度,这是所有预报员的愿望,但是没有人做到预测等于实测,特别是定时定点定量的预报,全世界没有人做到,都在不断努力提高预报水平。我们采用的新技术和方法能够提早预报跟实际情况更接近,这当然更好。

我为什么补充说明呢?我们一直强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预报有强降雨,那就要采取防御措施,预报偏大了怎么办呢?宁可信其有,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第二句话,“宁可听骂声,不愿听哭声。”比如,浙江宁波山洪灾害转移147人。大家都理解我们请他们转移,离开危险地方,但是这么多年的防汛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不愿意转移,特别是有些岁数大的人员,没碰到这种情况,不愿意转移,你要转移他,他就会骂你。我们说的骂声就是这个骂声,当然谁也不愿意挨骂。为什么宁愿挨骂呢?如果不转移出来,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可能就没有命了,那时候就不是一个人哭了,而是几家人哭。所以,我们宁可听“骂声”,不愿听“哭声”,是不愿意听后面的人的哭声。但实践当中,骂声还是有的,甚至比骂声还要极端的情况都有,所以希望能够向全社会传达我们这几句话,大家共同努力来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中央电视台

问答 8

刘志雨


中央电视台记者

根据最新预测,未来秋汛和台风会对我国造成哪些影响?谢谢!


刘志雨


近日,我们水利部组织水利系统内水文部门对今年全国秋季雨水情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与中国气象局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会商,主要是围绕秋雨秋汛、台风活动和江河洪水这三个方面进行会商。主要的意见如下。

第一,预计秋季全国降水总体较常年略偏多,华西秋雨特征明显。根据今年前期特征分析,西部地区,主要是西北东部、西南东北部等地降雨可能偏多,特别是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等地降雨可能偏多3到5成;同时,少雨区可能位于江南、江淮、华南东北部等地。

第二,预计秋季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接近常年,可能有强台风登陆影响我国。我们研判秋季9—10月份,生成台风10~11个,接近常年(10.8个),其中登陆我国2~3个,也接近常年(2.5个);登陆强度偏强,路径以西行为主,主要影响东南沿海,也不排除有台风北上影响的可能。

第三,预计华西地区可能发生秋汛,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考虑华西地区(西南东部、西北东部)今年秋雨前期征兆较为明显,结合历史统计规律,预计黄河中游渭河,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游汉江等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将偏多,可能发生秋汛,部分支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这三个预测是基于以下考虑,目前厄尔尼诺事件趋于结束,预测秋季大气环流仍处于暖事件影响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持续偏强、位置偏西,同时秋季印缅槽也将偏强,均有利于暖湿气流向西南、西北地区输送,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西部地区交汇,造成华西地区降雨将易偏多。国内外气候模式预测结果显示西南、西北降雨偏多概率大。今年前期雨水情综合分析与2014、2017年相似,这两年秋雨特征均较为明显,2014年长江上游、汉江,2017年汉江均发生了秋汛,相似年分析增加了今年发生秋汛的可能性。

我们建议关注两点,第一是华西秋汛和西南局地强降雨。根据多年洪水统计规律,像嘉陵江、汉江、岷江,40%的年最大洪水大都是在10月份,特别是汉江历史上前十位洪水都发生在10月份,所以要高度重视秋汛防范。此外,要特别关注西南、西北的局地强降雨。近期四川等地连续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水及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当前土壤大部处于湿润状态。预计秋季,西南等地降雨仍偏多,再遇强降雨容易发生江河洪水,局部暴雨极易引发山洪等灾害。

第二是秋季强台风登陆影响我国。尽管预测今年秋季台风以西行路径为主,但根据历史统计规律,秋季仍为台风活跃期,秋季台风登陆北上如与冷空气遭遇,会造成大范围强降雨。如2004年第25号台风“海马”9月13日在浙江温州二次登陆后深入内地,穿过安徽、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影响12个省份,并与冷空气遭遇,以致我国出现了大范围强降水。又如2015年第22号超强台风“彩虹”,10月4日在广东登陆,为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中国最强台风,给华南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和经济损失。也有秋季台风深入内陆北上影响的可能。


耿六成

刚才叶建春副部长介绍了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阶段成果,并且与田以堂司长、刘志雨副主任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场回答的问题就到这里。

今年第12号台风已经生成,可能登陆广东、海南一带,一会儿叶建春副部长和两位司长还要赶去会商研判,安排部署防范工作。记者朋友们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今天没有得到机会提问,可以会后和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联系,我们将尽快答复。

最后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转自  中国水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