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 ——2019年十位“最美职工”综述(上) |
发布时间:2019-05-21 11:02:12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不久前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发布了王树军等2019年“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 他们都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也是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勇敢追梦人。苦心练就高超的技艺技能,攻克一个个生产难关,他们以坚守和奉献,引领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生偶像。 千锤百炼成绝技 1微米有多细?一根头发丝的1/60!1微米有多难?精密模具的制作一般是2至5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目前在市场上较罕见,而模具品质的优劣往往就在这1微米的差距上。 江苏省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陈亮的拿手绝活,就是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间。眼下,陈亮及其团队正忙着与清华大学校企联手研制用于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的超微细电加工设备。 10多年来,他淬炼匠艺、精益求精,从学徒工蜕变为技能大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工匠,他参与国家863重点项目,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研发的新生产技艺甚至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技能成就梦想,奋斗改变人生!”陈亮有些动容地说,他最感恩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工匠的认可与尊重,这也是他精益求精、创新专研的最大力量源泉。 许纪平,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砌筑工。在去年10月的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上,他凭借苦练的技艺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一举夺冠,成为技能大赛上唯一一名农民工冠军获得者。 许纪平的功夫,源自千锤百炼。“三皮一吊,五皮一靠;上跟线,下跟楞,左右相跟要对平”,拜师学艺期间,师傅耐心教,他用心学。经常是白天记下砌筑要领,晚上独自拎着瓦刀对着一堆砖块练,拆了砌、砌了拆。挤、揉、刮、甩,一道抹灰工艺他练习不止百遍,一直练到整个砌筑过程一气呵成。就这样反反复复很长时间,直到他熬红了双眼,磨破了双手,浑身疼得无法沾床,师傅宣布他出师了,成了能独立砌墙的大工。 许纪平就这样在12年里从小工到大工,从所在项目开办的农民工夜校学生,变成了为同行讲授砌筑专业知识的“老师”,最终成为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 “农民工只要肯学本领,也能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身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很幸运,也很自豪。”许纪平说。 苦心钻研当专家 在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人人都知道首席技师王树军“胆子大”。王树军专门负责“修机器”,他经手的机器每台都价值上千万元,一旦损坏,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有时候,修完机器他自己也常常后怕。但他知道,设备有缺陷,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随着机器服役时间增加,某加工中心的光栅尺频发故障。光栅尺相当于加工中心的“神经系统”,15台加工中心有45支光栅尺,故障率竟高达47%。邀请设备生产商维修价格贵、周期长,严重影响生产。 “会不会是设计缺陷导致光栅尺损坏?”王树军的设想受到大家质疑: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怎么会有设计缺陷? 王树军决心解决这个“顽疾”。整整一周,他满脑子都是设备原理图,做梦都在翻资料、画图纸。在对照资料查找问题时,他每次都需要钻到加工中心工作台狭小的底部。有时为了查找一个问题,他在里面一趴就是两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树军找到了问题根源,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气密保护气路,成功取代原设计,使设备故障率由原来的47%降到1%以下,年创造经济效益780万元,更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工人挑战进口设备行业难题的经典案例。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黄金娟,扎根电力计量检定生产一线30多年,苦心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型工人。 早在1992年,黄金娟参加全国电能技术比武,就自创“目测法”获得“全国电力技术能手”,但早早成名并没有阻碍她钻研的脚步。她在专精业务的同时,还通过“劳模工作室”的平台将自己的经验、感悟梳理沉淀,取得了智能化计量检定系统、智能化计量仓储系统、计量SIM卡智能管理系统等实用化成果20余项,形成系列技术标准11项…… 眼下,黄金娟又带领团队向着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出发了。“我要继续为‘中国标准’国际化运用执着追梦,向上而行!”她说。 勇挑重担克难关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虽然只是一名看似不起眼的钳工,魏红权却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不计其数的殊荣。而这些,都来自他面对难题从不退缩、一路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精神。 魏红权是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小件加工厂钳工。他熟练操作车、铣、磨等多种精密加工机床,擅长机械零件的精密加工和各种刀量具的制造与修复。从业以来,他先后攻克了公司300多台机床产品综合精度超差而不能交付用户的技术难题,参与完成国家及省市重大项目3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在武重承担中科院“九五”重大科学工程——直径8米高精度地水平跟踪机架转台的研制中,魏红权采用平尺作纵横和米字形相互校准的工艺方法进行刮研,确保了平面性精度达到国家计量标准的“0”级标准,该工程使我国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勇往直前不畏难,成就了魏红权的不凡,也是很多大国工匠赖以成名的重要“心法”。(转自《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