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

党建工作 > 先进风采

第一届最美水利人:赵支勋-——碧血丹心献水利 鞠躬尽瘁铸忠魂
发布时间:2018-06-18 17:05:11

W020180607382460021499.jpg

    2014年4月21日12点45分,三都县冷水沟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赵支勋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晕倒,一个半小时后,因抢救无效离开人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享年51岁。噩耗传来,如晴天霹雳,大家震惊,不敢相信。亲友心痛,同志痛心,相视无言,泣不成声。苍天无语,细雨连绵,泪洒大地,草木亦悲情。

  在赵支勋的葬礼上,三都县合江镇的百姓和移民户自发前往送行,感激他生前为百姓、为移民户所做的事情,黔南州和三都县媒体作了报道。省水利厅了解到赵支勋的事迹后,组织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记者前往采访,提起赵支勋,与其共事过的同事、打过交道的移民户再次潸然泪下。

  赵支勋同志从学校毕业后,一直献身于水利事业,用一种为民务实的高尚情怀走完了31年的“水利人生”,在都柳江畔的青山绿水间,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正意义。

  2002年,贵州省级重点项目冷水沟水库立项后,赵支勋从自来水公司副经理的岗位上,兼职抽调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因他在基层水利战线工作多年,参与了大量工程建设,经验丰富,能力全面,责任心强,又是合江人氏,熟悉库区的一草一木,了解库区的风土人情,所以除了调查统计和测量勘察外,他还负责移民搬迁宣传动员事宜。

  由于水库的功能主要是防洪和灌溉,所以征地补偿标准较低,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善言辞的他“以直报怨”,用赤子之心换取群众的信任,曾经怀疑与反对的村民,最终同意征地。2014年2月的一天,大坝枢纽工程灌浆平洞1#、2#号洞口需要征地,征地面积约不到300平方米。赵支勋与同事韦杨合多次与被征地农户沟通协调,对方多次提出不合理要求,不予征用,且情绪激动扬言堵工。为不影响工程进度,赵支勋同志挺身而出站在施工现场,他说“小韦,没事,我在这里,叫施工单位先动工,工程进度是等不了的,我们也不可能这样一直等下去,难道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情,这个公益项目就不能实施下去了吗?你去通知施工单位马上进行爆破作业,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守到爆破成功才能离开。”话声刚落,该农户就邀约10来个人到现场,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堵工。那时现场已是一片混乱,他依然镇定自若,拉韦杨合同志到他身后并说:“小韦你不要怕,有我在”。那天他花了很长的时间与群众沟通解释,与群众讲道理、讲感情、讲法律,他还以个人名誉口头承诺在一周内按项目补偿标准进行兑现,被征地农户最终同意先施工再补偿。

  三年前,为了搬迁工作,赵支勋来到村民韦廷书家里,宣传水库建设的相关政策,但韦廷书始终听不进去,不同意搬迁。赵支勋的“动员”工作毫无效果,有一次赵支勋甚至拍了韦廷书家的桌子。“我以为他要破口大骂了,但他始终没有,还是像以往一样转身走出大门。”回想到此,韦廷书说:“要是我当初的态度不那么强硬,不为难他,他可能也不会走得那么早!”在后来的日子里,赵支勋多次拜访韦廷书,并详细记录他的情况:“2013年1月17日,解决韦廷书的问题,他的旱地作物未赔偿清楚,进一步落实赔偿(公路开挖占压)。”“2013年5月19日,经过做韦廷书思想工作,有准备签协议建房的意思。”2013年5月20日,赵支勋再次走访韦廷书:“他本人提出要求屯桥公路占压未征用的土地必须要妥善解决。”每次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上,赵支勋都如实汇报韦廷书的情况。没有任何一块坚冰不被阳光融化,慢慢地,韦廷书终于明白,赵支勋虽拙于言语,但“心却是好的”。

  2011年7月23日,赵支勋和工作组人员又来到拥寨村进行实物指标测量,工作人员被当地村民围攻,场面几乎失控,为避免暴力冲突,赵支勋与欧仲达挺身而出站在人们的中间,阻隔双方身体接触。为了拉住情绪激动的村民韦廷良,赵支勋扯破了他的衣服,当场赔偿给韦廷良50元。时至今日,韦廷良也还记得当初赵支勋自掏腰包赔给他的50块钱的事,记得赵支勋为村民搬迁而忙碌的身影。

  冷水沟水库位于三都县合江镇拥寨村境内,总库容1685万立方米,以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与供水的公益工程。水库两岸青山峻拔,工程将淹没土地面积1968.72亩,水库移民搬迁1408人。村民们同意搬迁后,赵支勋每天都来帮忙。韦廷书说:“他身材壮实,帮我们搬了很多东西。我们邀请他一起吃饭,他从来不吃,他只希望尽早搬完,早搬早好。”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赵支勋同志在几十年的基层工作中,与当地村民日夜相处,让他养成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笔记习惯。赵支勋同志牺牲后,黔南报社的记者在赵支勋生前的办公室里,翻阅了他的七八本笔记,印象深刻:事无巨细,内容丰富而详细,每一次开会、调研都一一记录在案。

  对于赵支勋的这种工作“细账”,他的妻子黄云讲:“2010年水库开工后,他就再也没有周末,甚至连回家都很少,都在工地上。”知夫莫如妻,黄云明白赵支勋虽不善言辞,但样样事情都记在心里。“移民的猪、牛、马安置,他都要处理。他很累,但却很少对我们说,担心增加我们的负担。”黄云说,多少次,赵支勋一回到家,还没等到吃饭,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看见父亲赵支勋累得睡觉后,儿子赵臣就常常对其记录本上的事情进行分析与归纳,梳理轻重缓急。“我爸要我填报水利专业,但我认为爷爷、爸爸两代人都从事水利事业,工作繁重,家庭清苦,如果自己再‘重蹈覆辙’,那就落伍了。”高考时没有填报水利专业的赵臣,多年后从父亲笨拙的笔记中,渐渐的理解了其良苦用心:那是他们家的传统,以水利事业为志业。因此,看到赵支勋劳累,赵臣也就经常助其一臂之力:用三代人不停息的脚步和一笔一划记载百姓的呼声与希望。

  赵支勋的母亲王明珍今年已经78岁高龄,说起儿子的事,老人泪流满面:“我知道他累,很少在家吃饭,我劝他休息几天,但他不肯。”老人哽咽着说:“他常说村里的人好了,我们大家才好。”因为失去爱子长期悲痛,老人说话思路不是很清楚,但她讲的最多、最清楚的是两个字“培养”,党和政府的培养。老赵的父亲是孤儿,家境贫寒,没有文化,解放前日子过得很苦。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老赵的父亲得到当地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努力学习党的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父亲的人生经历,父亲对党的认识和感情,父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对老赵影响很大。老赵的父亲曾在基层水利战线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家乡水利设施的薄弱现状有切肤之痛。老赵多次参加防汛抗旱应急行动,对洪灾之险、旱灾之苦刻骨铭心,对人民群众“兴水利,除水害”之盼铭记在心。赵支勋生前在其房屋大门外墙上用电线制作了一个显目的五角星标志,他去世后,其家人一直让“五角星”保留着。

  冷水沟水库大坝所在的江寨河属珠江流域都柳江上游河段,2014年4月中旬以后,汛期逐渐到来,水库也将于年底竣工,移民搬迁与善后工作迫在眉睫。4月21日一大早,赵支勋电话给县农工局的平立勇,请他一起去为移民户谭忠军办理土地流转手续,之后,到合江镇菜市场采购,为当天到库区开展工作的同事准备食材;8点零8分,赵支勋与单位职工杨光华商量手续办理方法;9点零5分,赵支勋联系移民搬迁所需车辆;9点36分,赵支勋马不停蹄地与杨光华、平立勇一起到合江镇派出所为谭忠军办理手续,10时20分,又到移民局项目部办理;11时,赵支勋询问杨光华搬迁货物运输车辆到位情况后,继续办理手续;11点30分,赵支勋、平立勇与合江镇副镇长谭书刚以及麻拱村干部一起协调村民吴萍的土地流转相关事宜,之后,冒雨测量土地面积;12时40分,办完手续,吴萍的土地顺利流转给谭志军;之后,赵支勋驾车回合江镇,途中感觉头晕,被街坊张义州发现后扶下车;12时55分,家属联系合江镇卫生院急救车,紧急送往医院,途中出现休克现象,14时许,在三都县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

  殉职前,赵支勋已连续高强度、超负荷工作13天,在库区内动员移民群众搬迁、协助群众搬运物品、帮助群众办理相关土地手续,参与总干渠征地、库区防汛值班等。而这种忙碌的工作,他坚持了三十多年,仿若大禹治水,参与了众多农村小水电、城镇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引水灌溉工程和城镇堤防等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用点滴的工作筑起人生的一道道堤坝。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三都县决定修建冷水沟水库,他主动请缨参与工程前期勘察,成了全程参与工程的唯一元老,用成年累月的汗水蓄起一库生命之水。

  眼看水库工程竣工在望,清澈与宽阔的库水将润泽千万人的生命,保护千万人的生命,赵支勋51年的生命,却在合江镇到三都县城的34公里的崎岖山路上走完,于青山绿水间,他来不及说一声祝福与道别……

  说起赵支勋的工作与离世,蒙明月便情不自禁地泪流,一直在“感谢他”:“我们领不尽他的情,他设身处地为我们水库移民着想,苦口婆心劝我通过土地流转落实有土安置,积极主动为我们协调和办理土地流转手续,让我家今后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哀乐声声,草木戚戚。追悼会上,曾是有名的“堵工户”谭志军、蒙明月夫妇送来了花圈:“他的恩情,我们没机会还了。”虽然不认识,饶玉兰老人也来给赵支勋送别:“大家都说,他是好人啊。”

  对赵支勋同志来说,民生水利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无比深厚--他的生命之肉体虽然倒下了,生命之精神却伫立在都柳江畔的山高水长之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赵支勋同志走了一年多,大家都觉得他一直跟我们在一起。他留下了不尽的遗憾,留下了感人的事迹,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让我们用一生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转自水利文明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