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 根据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这些企业的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那么,这2225家企业有哪些经验参与全国碳市场、开展配额交易? 对于碳市场来说,发电行业是绝对的“老兵”。 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开启碳排放交易试点,纳入试点范围的行业,即为电力行业。 2013~2020年,试点地区配额总量一共分配了约90亿吨,累计配额成交量约4.45亿吨,并表现出两个交易特点: 第一,碳配额的换手率低。这是因为配额仍然主要在央企、国企手上。因为上述企业对配额有自己的一套管控交易的模式,所以市场交易并不活跃。 第二,交易活跃时间集中在6月前后。在履约之前,交易量会增加。而平时的交易量就相当少。 然而,对于首先试水的2225家发电企业,多位业内人士明确指出:不够。 一个行业、2000多家企业,意味着交易者数量有限,并带来问题——配额出现富余。如果开展全国碳交易后,参与企业的配额都有富余,市场价格就难以理顺,企业参与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参与主体少,还可能带来第二个问题——无法验证机制的合理性。 从交易本身看,只有参与者足够多,才能检验交易机制和规则的合理性,以便后期及时调整和优化机制。如果参与企业少,完成交易的数量少,很多问题难以被发现。 对于“其他行业何时纳入全国碳市场”,生态环境部曾作出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把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纳入。 但究竟会具体到什么时候?有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年内纳入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在年中进入碳市场,可能导致市场供需关系的突然变化,不利于碳市场的稳定发展。 她预计,钢铁、化工、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或在下一个履约期开启时(目前的履约期是2021年1月开启)参与到碳市场中,通过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推进全国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张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