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10日,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强调,要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期、水利行业监管持续攻坚期、水利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期。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导治水管水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工作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不移地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地生根。 第一,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住了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一主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理论来源。深入贯彻落实“3·14”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通过补短板治河理水、调整自然关系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监管纠偏扶正、调整社会关系上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意味着治水管水的思路必须实现革命性转变,水利行业的工作必须进行系统性重塑,加强行业监管必须作为长期性任务。 01要从革命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是针对新老水问题开出的治本之方,是对传统治水思路的革命性转变。明确总基调特别是强监管主调,本质上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治水思路的革命贯彻到水利工作之中。践行总基调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从思想、行动、方式、作风上都来一个革命性的大转变。 02要从系统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意味着人水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践行总基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作领域、工作层级、工作环节看,各方面都要服从总基调大局、为总基调出力。各级水利部门都要把自身摆到总基调中去,搞清楚践行总基调需要做什么、靠什么做,按照总基调要求,对水利工作进行理念更新、业务重塑、流程再造。 03要从长期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总基调对准的是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前,践行总基调还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必须做好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是事关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斗争,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斗争。 第二,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反映了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变化,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重要讲话与“3·14”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再次昭示治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重要讲话精神,赋予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新的内涵,也坚定了水利行业积极践行总基调的决心。 01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个总体目标。 这个总体目标就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一个都不能少。无论是补短板,还是强监管,都要按照这一总目标和大方向来聚焦用力。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让人民群众在水利改革发展中体验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2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项战略要求。 这项战略要求就是“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落实好“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必须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实“重在保护”,关键是要提出实现人民幸福、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量化指标,当前要重点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落实“要在治理”,关键是要通过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合理分水、节水评价、管住用水以及河湖监管、水土流失监管,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管住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行为。同时,针对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遏制问题发展势头,补上历史欠账。 03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条重要原则。 这条重要原则就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最大刚性约束的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到补短板中,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研究谋划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格局。另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到强监管中,在全国可用水总量的框架下,明确各地可用水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提出每个区域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以此为依据,加强对取用水行为的监管。 第三,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突出了制度治水、制度管水,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行业重工程项目轻法规制度、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的必然要求。 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确立总基调,目的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行业重项目轻制度、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推动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践行总基调,也要靠制度来规范,否则就会走偏、走不下去。这正是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核心要义。坚持和深化总基调,必须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事关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01要抓紧补上重点领域制度空白。 要在抓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同时,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认真梳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抓紧填补制度空白,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涉水法律法规体系、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使法规制度长牙、带电、有威慑力。 02要发挥强监管在促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大规模暗访督查和集中整治行动,我们发现和解决了大量问题。这是践行总基调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要通过强监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形成概念,针对存在的顽固性、普遍性、长远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03要推动专项监督向常态监管转变。 水利行业监管缺失问题积弊很深、强监管任务极其繁重,长久之计是必须推动强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要在继续突出重点专项监督的同时,总结一年来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实践,把行之有效的监管做法固化为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2+N”的监督制度体系,防止监管的随意性,减少自由裁量权,实现水利强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的根本性转变。 第四,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符合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供需共同受益,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好水利工程补短板,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 01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补短板。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水利等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李克强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要求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突出重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作出了安排部署。这些都是中央对水利工程补短板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02补短板的根本目的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当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完善,水利工程体系的综合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要把着眼点放在建设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上,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质量优良、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加快补短板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就会再上一个大台阶。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增强水安全支撑保障能力,同时更好发挥水利建设对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造福民生的重要作用。(转自 中国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