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3日,公司青年爱国主义暨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在山东威海胶东党性教育基地按计划进行。完成了对天福山起义、红色胶东主题、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事迹、铁脚沈秀琴事迹、乳山育儿所乳娘、马石山十勇士事迹的学习。
全体学员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前合影 秋日的天福山苍松掩翠、艳阳熠熠,阳光氤氲下的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庄严而肃穆,12日上午,学员们在导学员的带领下在这里开展现场教学。1937年12月24日,在国家和民族存亡之际,胶东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为抗日战场和日后解放战场上的一支劲旅,在胶东人民抗战史和解放战争史上书写了璀璨辉煌的篇章。而今,虽然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是天福山起义缔造出的“天福山精神”犹如一座无形高耸伫立的丰碑,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儿女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青年学员们在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致敬 12日下午,培训班在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和沈秀芹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郭永怀,伟大的科学家,“两弹一星”事业突出贡献者。作为一名爱国科学家,郭永怀认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国奉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将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他牢记宗旨,将自己所学全部运用到祖国的科研事业,希望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1968年12月05日,他在回北京汇报的途中,飞机不幸坠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他用生命保护了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绝密资料,让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郭永怀的一生就像昙花一样,短暂而缤纷,而他的精神也永远激励着青年们不断前进。
学员们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 沈秀芹,一名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共产党的坚决拥护者。 在林场任职期间,她带领工人大力建设林场、保护林场,使林场大变样。1970年1月1日,沈秀芹在埠柳镇突遇供销社发生火灾,她带头救火,因严重中毒抢救无效牺牲。沈秀芹烈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朴实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的触动了学员们的思想,震撼了青年学员们的心灵。
学员们在沈秀芹纪念馆学习 10月13日,培训班全体学员前往乳山市,在胶东育儿所纪念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及下石硼村参观学习。1942年,胶东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包围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不得不为民族大义抛弃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中共胶东区党委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她们把最后一滴奶留给乳儿吮,最后一口粮留给乳儿吃,最后一件衣留给乳儿穿,最后一丝生机留给乳儿,生死关头甚至舍弃亲生骨肉。胶东让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让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青年学员被乳娘们超越传统的血脉亲情和超越本能的母爱所深深感动,众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悲伤哽咽、泪眼莹漾。
青年学员参观胶东育儿所 1942年底,日本侵略者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造成了胶东军民的重大伤亡,八路军胶东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10名战士,为解救被围困在马石山上的群众,“四进三出”日军包围圈,最后壮烈牺牲,被誉为“马石山十勇士”。青年学员们在学习中深刻理解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信仰信念和“生死与共、以命相救”的价值追求,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面前深入思考党赢得民心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和宗旨观念。巍巍马石山,是人民军队以命相救的见证!浓浓乳娘情,是人民群众以命相助的写照。
青年学员们向马石山革命烈士献花 青年学员们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红色胶东”现象及文化渊源的认识,自觉传承“家国情怀 党民同心”的红色胶东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电站管理局 刘扬 孙文静 谢经鹏报道) |